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建筑与装饰
曾用名:家饰;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9-699X
CN:12-1327/TS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530
期刊分类:时尚生活
期刊热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BIM技术,工程造价,高层建筑,房屋建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北京“十大建筑”:见证巍巍古都旧貌换新颜

来源:建筑与装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3 05: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共百年华诞)北京“十大建筑”:见证巍巍古都旧貌换新颜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电 题:北京“十大建筑”:见证巍巍古都旧貌换新颜 作者 陈杭 徐婧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日前在

(中共百年华诞)北京“十大建筑”:见证巍巍古都旧貌换新颜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电 题:北京“十大建筑”:见证巍巍古都旧貌换新颜

作者 陈杭 徐婧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这座伫立在天安门广场西北侧、具浓郁中国特色的恢宏建筑,又一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等在内的“十大建筑”,在1958年至1959年间拔地而起,犹如十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让古老的北京城展露新颜,更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国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

1958年9月初,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召集北京千余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筹备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通知,要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到来之前,建好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

“在‘十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面积最大,建设难度也最大,工期非常紧张。”作为人民大会堂建设亲历者,原北京建院第二设计所副所长李国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在当时,要完成这样的建设任务,是非常困难的。”

最初,人民大会堂设计规模是7万平方米,经多轮修改,提出15.8万平方米规模的方案,“基本上就是现在的平面布局”。李国胜提到,为了完善部分使用功能,人民大会堂建筑规模增至17万余平方米。可满足一万人同时开会。

“人民大会堂钢结构部分设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为了给施工创造条件,当时的设计人员经常晚上加班,整晚都在设计图纸,配合施工进度。”李国胜表示,多方协作也是施工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人民大会堂跨度大,“吊装是非常困难的。施工单位想了很多办法,施工材料来自全国200多家加工单位,体现了多工种协作。”

此前报道显示,参与人民大会堂建设的劳动大军共计30万人次。23个省、市的200多家工厂,为人民大会堂赶制了大批设备和材料成品。

在当年艰苦的条件下,来自天南海北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们,凭借集体智慧的结晶与热火朝天的干劲,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推动“十大建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成竣工。从铲起第一铲土,到验收完毕,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历时不到一年时间。

自竣工之日起,“十大建筑”已成为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至今仍为人们熟知和津津乐道。

改革开放以来,岁月荏苒,在北京城市建设提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水准地标建筑不断涌现。

无论是驻足于国家大剧院,还是漫步在鸟巢、水立方,又或是徜徉于大兴机场、首都机场T3航站楼,人们总能通过这些巨型艺术品,感受这座承载着中国文化和梦想的城市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与美好活力。

北京建院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全胜向记者介绍说,1949年到1959年,北京新建房屋的建筑面积约2724万平方米,是北京原有建筑的1.3倍,相当于新建一个北京城。目前,北京建筑面积总量的红线是21亿平方米,已经建成了17.5亿平方米。

他说,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建筑形象要反映社会和时代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科技、文化实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以建筑这种载体表现出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重视建筑的文化内涵,加强单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努力把传承、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能够体现北京历史文脉、承载民族精神、符合首都风情、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建筑。(完)

【编辑:孙静波】

<script>=1;

文章来源:《建筑与装饰》 网址: http://www.jzyzszzs.cn/zonghexinwen/2021/0323/1322.html

上一篇:合肥:先将外地务工人员安置好 再拆除违法建筑
下一篇: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的三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