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建筑与装饰
曾用名:家饰;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ISSN:1009-699X
CN:12-1327/TS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530
期刊分类:时尚生活
期刊热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建筑设计,建筑施工,BIM技术,工程造价,高层建筑,房屋建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古代没有避雷针,房屋建筑多是木结构,那一般(2)

来源:建筑与装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09 08: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雷电接触到房屋的时候,金属涂料就把雷引到蚩尾上,再通过金属条把雷电的能量和电流引到了地下,达到了避雷的效果。 这种做法其实和现代避雷针

当雷电接触到房屋的时候,金属涂料就把雷引到蚩尾上,再通过金属条把雷电的能量和电流引到了地下,达到了避雷的效果。 这种做法其实和现代避雷针的避雷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古代的蚩尾远没有现在的避雷针效果好,或者是范围广。 所以我们会在古文献记载中看到,即使有蚩尾的存在,建筑物仍然会遭到雷击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湖阳县,春秋蓼国樊重之邑也。重母畏雷,为石室避之,悉以文石为阶砌,今犹存。” 大概意思是说,家住湖阳县的樊重是个孝子,因为母亲害怕打雷,就用石头为母亲建造了一间可以避雷的房子,还用漂亮的石头做了台阶。直到作者成书时,这座房子还存在。 这本书成书时间大概是在公元437年左右,而樊重生活的时代是西汉末年。盛弘之当时为官,利用空余时间游览了荆州一带的山水景色,根据每一个地方的景点,写出了《荆州记》。大概率上讲,他的记载应该是没有错的。 这段文字争论的焦点在于,樊重搭建的避雷石室,它的建筑形态是怎样的?有人认为是在山上开辟出的空间比较大的石室,也有人认为,是平地上用大理石堆砌而成。 但是不管哪一种,古人对于石头能够避雷的这个认识,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古代的很多房屋通常建在砖石台基上,除其本身有绝缘性外,也阻隔了土壤中的水分侵入建筑,使其整体能保持较高的电阻。


从小,父母和老师就告诉我们,出门在外遇到打雷闪电,千万不要跑到大树下避雨。之所以不能这么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雷电通常会选择地面比较突出的物体作为雷击对象。 人站在树下避雨,万一打雷就会接触到雷电带来的巨大电流,不仅树会被摧毁,人也会被击伤甚至死亡。 基于这个原因,古代人的建筑物周围,便会有一些高于房子的树木存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打雷的话,雷电击中的就是树木,而不是百姓的房屋。 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隐患,房屋若距离树木太近,树木被雷击到,就容易压到房屋。所以一般情况下,建房时会考虑离树木稍远一点的地方。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避雷方法大抵就是这三种。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都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效果比较好。 第二种方法不一定是所有的古人都可以做到的,毕竟樊重作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作为南阳大姓,没点钱还真说不过去。只有在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下,兴许才能修建出具有避雷作用的石屋来。


现代社会的避雷方法,是在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成。其实早在我国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有了最早的避雷针雏形,蚩尾。 所以要说避雷针是美国人的专利,恐怕我们的汉武大帝不会答应。 当然,从我国古代的一些相关记载来看,古代一般多是被动防雷,这与古人对雷电的认识也是相符的。而且房屋建筑的位置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这也是古人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参考资料:《说卦传》《苏氏演义》《荆州记》《我国古建筑的避雷措施》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章来源:《建筑与装饰》 网址: http://www.jzyzszzs.cn/zonghexinwen/2021/1009/2236.html

上一篇:湖北建设厅七大员(建筑八大员)考试题库有吗
下一篇:丽贝亚建筑状告万悦置业,系装饰装修合同纠纷